2021年10月26日19時,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于德陽校區報告廳C203教室開展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與神經網絡發展應用分析主題講座。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智能計算實驗室主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黃德雙擔任此次講座主講人。

天府論壇講座現場
講座伊始,黃德雙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及應用的領域,使同學們對人工智能產生興趣,引發同學們思考。
黃德雙教授講述了人工智能的誕生。1956年,在由達特茅斯學院舉辦的一次會議上,計算機專家約翰·麥卡錫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詞。后來,這被人們看作是人工智能正式誕生的標志,從此人工智能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黃德雙教授概括了人工智能的大致發展歷程并向同學們解釋一直以來人工智能遭到反對派置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智能的本質還沒有真正搞清楚;二是人工智能沒有數學支持。
緊接著,黃德雙教授便拋出如何建立認知科學(或思維科學)認知智力、認知智力的本質兩個問題,引發同學們的深思,并引申出神經網的意義,與同學們一同回顧了神經網,追根溯源,了解神經網的起源。以舉例和講故事等生動有趣的形式,講述了神經網的發展以及延申,引發同學們的進一步思考,并向同學們展示了這些年來在神經網領域獲得的成就,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悉心鉆研。
黃德雙教授對人工智能與深度神經網絡發展進行了評價。他表示:目前看來,人工智能在知識的表現和處理,專家系統的建立和維護方面,存在“瓶頸”問題,這些問題不能由目前的技術本身來解決,必須借鑒腦科學研究的成果,才有可能取得突破。黃德雙教授還向同學們展示了近些年來人工智能取得的巨大進步,例如AlphaGo Zero打敗圍棋高手、基因醫療科學領域方面的應用等。
最后,主持人學校副校長張之明就黃德雙教授今晚的講座發表了總結。他指出,目前同學們學習的內容中,跨學科知識將會不斷增加?,F在面臨的已不再是傳統的硬件軟件方面的問題,大數據已經開始滲透到生活中。同學們應該在聽完今天的講座后有自己的一個思考和總結。他希望同學們可以在學好自身專業的同時,多多拓展其他領域的知識,因為總有一天技術將會給這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
此次講座,令同學們意識到在大數據不斷發展的今天,唯有不斷跟進社會的步伐,拓展自身的知識,不斷學習其他領域知識,提高自我能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大展身手。
會計學院第三分團總支、學生會:馬雪玲
攝影:陸偉杰
審核:陳佳勤
2021年10月26日